中国的绿色转型: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元描述: 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概述了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雄心壮志。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的领导作用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
引言: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了其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和行动计划。这份文件是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将全面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绿色转型的核心目标
中国绿色转型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份文件详细阐述了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将采取的措施和具体行动,涵盖了国土空间开发、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消费模式转变以及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这份文件强调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性。中国将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并通过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推进主体功能综合布局,合理规划各类空间布局。
主要措施包括:
- 构建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制定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保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 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构建完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和承载能力,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 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统筹陆地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实现陆海协同发展。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中国将打造一批绿色发展高地,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主要措施包括: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 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引领区域绿色发展。
- 加大对资源型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
中国将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实现节能降碳、清洁生产。
主要措施包括:
- 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采用先进的节能低碳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 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 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提高资源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审批,防止“两高一低”项目的盲目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要措施包括:
-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 培育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 推广绿色低碳模式: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绿色低碳文化产业。
- 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中国将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
主要措施包括:
- 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 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 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建设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
- 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推动数字科技企业绿色发展。
- 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策系统:提升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 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为绿色转型提供数据支撑。
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中国将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主要措施包括:
- 坚持先立后破: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
- 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逐步减少煤炭消费。
-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 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煤电机组的节能降碳改造,提高燃煤发电效率,降低排放。
- 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保障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 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探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中国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
主要措施包括:
- 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为能源转型提供保障。
- 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推广分布式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充分利用各种新能源,丰富能源结构。
- 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打造氢能经济。
- 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实现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确保核电安全。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
主要措施包括:
- 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空间布局、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确保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 鼓励在气源可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 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 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电力需求,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
-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
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中国将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提高运输效率。
主要措施包括:
- 完善国家铁路、公路、水运网络: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和效率。
- 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促进多式联运发展,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 加快货运专用铁路和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降低公路运输压力。
- 优化民航航路航线,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航空运输效率,降低航空运输的碳排放。
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中国将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为绿色交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主要措施包括:
- 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基础设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 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其节能降碳水平。
- 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绿色低碳的交通服务设施,推动交通运输的绿色发展。
- 因地制宜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光伏:利用高速公路沿线空间发展光伏发电,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能源自给。
- 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为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船舶提供充电和加注服务,推动新能源交通发展。
- 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降低交通拥堵,减少污染排放。
- 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优化物流配送模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环境影响。
- 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拥堵和污染排放。
- 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鼓励市民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降低交通拥堵和污染排放。
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
中国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降低交通运输的碳排放。
主要措施包括:
-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
- 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加快公共服务车辆的电动化改造,降低公共交通的碳排放。
- 推动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采用清洁动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降低各种交通工具的碳排放。
- 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淘汰老旧、高耗能的交通工具,降低交通运输的碳排放。
- 推进零排放货运:推广零排放货运技术,降低货运的碳排放。
- 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开发可持续航空燃料,降低航空运输的碳排放。
- 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开发净零排放船用燃料,降低船舶运输的碳排放。
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
中国将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建设绿色低碳的城乡环境。
主要措施包括:
- 在城乡的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建设的各个环节,确保绿色低碳发展。
- 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低碳理念,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 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合理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
- 保护和修复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合理规划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降低噪声污染。
- 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增强城乡气候韧性: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
- 推广绿色建造方式:采用绿色建造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和环境影响。
- 优先选用绿色建材:使用绿色环保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
- 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
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主要措施包括:
- 建立建筑能效等级制度:制定建筑能效等级标准,鼓励建设节能环保的建筑。
- 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广绿色建筑,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实现建筑的低碳化。
- 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对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进行节能降碳改造,提高其节能环保水平。
- 推广先进高效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采用先进节能设备,降低建筑能耗。
-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调整建筑用能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
- 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在建筑屋顶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实现建筑的能源自给。
- 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应用光储直柔技术,提高建筑用能效率,降低碳排放。
- 发展清洁低碳供暖:推广清洁低碳供暖方式,减少燃煤供暖带来的污染。
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中国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包括:
- 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实现农业的减排固碳。
- 优化种养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
- 推广优良作物畜禽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的资源消耗。
- 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压力。
- 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生产的污染。
- 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控制秸秆焚烧,改善农村空气质量。
-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 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绿色低碳的乡村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农村能源转型。
- 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推广清洁取暖方式,减少农村地区燃煤污染。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
中国将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主要措施包括:
- 高水平、高质量抓好节能工作:加强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对重点行业进行节能降碳改造,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 加快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升级: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为碳排放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严格审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指标,防止高耗能项目的建设。
- 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对项目进行碳排放评价,引导项目建设的低碳化。
- 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的能耗和碳排放,防止“两高一低”项目的盲目发展。
- 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鼓励企业建立节能降碳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节能降碳意识。
- 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对企业进行节能降碳诊断,并实施改造,提高企业的节能降碳水平。
- 强化节能监察:加强节能监察工作,确保企业的节能降碳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中国将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主要措施包括:
-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
- 加强水、粮食、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对各种资源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控制用水量,防止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 发展节水产业:发展节水技术和产品,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
- 建设节水型社会:倡导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
- 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加强粮食节约工作,减少粮食浪费。
- 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倡导粮食节约,杜绝浪费。
-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广节地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消耗。
- 优化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新增土地的需求。
- 提升海域空间利用效率:提高海域空间利用效率,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保护,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
- 提高开采效率: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 加强低品位资源利用:开发利用低品位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主要措施包括:
- 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碳减排。
- 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推广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 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 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资源消耗。
- 提高再生材料和产品质量:提高再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扩大其应用范围。
- 扩大对原生资源的替代规模: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减少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影响。
-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垃圾填埋。
- 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 强化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加强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提高废弃物回收率。
- 提升再生利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中国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动绿色发展。
主要措施包括:
- 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引导公众树立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动绿色消费。
- 将绿色理念和节约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规范,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 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开展全民行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 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公众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降低交通污染。
-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 推动解决噪声、油烟、恶臭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 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绿色产品供给
中国将加大绿色产品供给,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主要措施包括:
- 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回收利用资源:引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
- 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制定绿色产品标准,规范绿色产品生产。
- 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
- 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完善能效和水效标识制度,引导企业生产节能环保的产品。
- 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的碳减排水平。
- 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加强绿色产品认证管理,确保认证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 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提升中国绿色认证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扩大绿色消费
中国将积极扩大绿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的增长。
主要措施包括:
- 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鼓励绿色消费。
- 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政府带头采购绿色产品,推动绿色消费。
- 适时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引导政府采购低碳产品。
- 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鼓励企业采购绿色产品,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
-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途径,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推动绿色消费。
- 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推动绿色产品下乡,扩大绿色消费。
- 鼓励用户扩大绿色能源消费:鼓励用户使用绿色能源,推动绿色能源的普及。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强化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将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为绿色转型提供科技支撑。
主要措施包括:
- 建立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前沿科技的预测和预警,为绿色转型提供技术储备。
- 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为绿色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 组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推动绿色科技创新。
- 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绿色科技突破。
- 着力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加强绿色低碳领域的基础研究,为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撑。
- 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鼓励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推动绿色科技的革命性发展。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绿色科技人才,为绿色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加快关键技术研发
中国将加快关键技术研发,突破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主要措施包括:
- 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将绿色低碳科技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绿色科技的自主创新。
- 将绿色转型相关技术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重要支持方向: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动绿色科技发展。
- 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再造、新型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在关键领域加强技术攻关,突破绿色转型卡脖子技术。
- 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推动绿色科技的突破。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攻关。
- 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资助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 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科技计划,推动科技创新。
开展创新示范推广
中国将开展创新示范推广,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加速绿色转型。
主要措施包括:
- 发挥创新对绿色转型的关键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转型。
- 开展多层次试点:在不同领域开展试点,探索绿色转型的路径。
- 推进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重点领域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科技的应用。
-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推广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科技的普及。
- 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绿色科技评估、交易和服务体系,促进绿色科技的推广应用。
- 探索有利于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商业模式: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绿色科技的应用。
-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
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
中国将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为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主要措施包括:
- 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绿色转型。
- 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等领域工作:对绿色发展领域给予政策支持,推动绿色转型。
- 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对绿色发展领域给予税收优惠,鼓励绿色发展。
- 完善绿色税制:完善绿色税制,对污染排放征收环境保护税,鼓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 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推行水资源费改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 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对污染排放征收环境保护税,鼓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 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研究制定支持碳减排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
中国将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为绿色转型提供金融支持。
主要措施包括:
- 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实施年限,为企业提供更多碳减排支持。
- 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融资服务。
- 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为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持,推动传统行业的绿色发展。
- 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引导银行将信贷资源配置到绿色发展领域,推动绿色发展。
- 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降低绿色信贷风险,推动绿色信贷发展。
- 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促进绿色债券的发行。
- 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发展绿色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更多绿色融资选择。
- 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推动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的创新,发展碳金融市场。
- 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发展绿色保险,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发展。
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
中国将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进入绿色发展领域。
主要措施包括:
- 创新和优化投资机制:创新投资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进入绿色发展领域。
- 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鼓励各种资本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绿色发展领域,推动绿色发展。
- 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积极予以支持:政府投资支持绿色发展项目,推动绿色发展。
- 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发展项目,推动绿色发展。
- 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设立绿色投资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发展。
- 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转型相关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支持绿色发展项目发行REITs,拓宽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
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
中国将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绿色发展。
主要措施包括:
- 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完善电力价格机制,鼓励灵活电源参与电力市场,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
- 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降低煤电的盈利能力,推动能源转型。
- 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推动新型储能的发展。
- 健全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完善阶梯电价制度,引导用户节约用电。
- 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鼓励企业节能降耗。
- 完善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完善水价机制,引导用户节约用水。
-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 支持地方完善收费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激励机制:完善垃圾处理收费机制,鼓励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量。
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
中国将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推动绿色发展市场化运作。
主要措施包括:
-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提高资源环境要素的配置效率。
- 完善交易制度规范及登记、出让、转让、抵押等配套制度:完善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促进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 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开发基于资源环境权益的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选择。
- 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生态保护。
-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
- 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碳减排。
- 健全法规制度,适时有序扩大交易行业范围: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扩大交易行业范围。
- 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促进绿色电力交易。
- 加强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加强绿色发展市场化